新闻提示
【资料图】
从满山一垄垄茶树的湄潭到河清岸绿的忠庄河湿地公园,从酒香四溢的仁怀白酒车间到水墨画般淡雅的乌江寨……行走在黔北大地,如同畅游在一部壮美画卷中。
2022年,遵义市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规模工业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十大工业”总产值突破1750亿元。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棚改安置3万户,改造背街小巷260条,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4万户,建设改造城镇地下管网1514公里。聚焦“一县一业”巩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辣椒、茶叶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地级市第1和第2位,中药材、红高粱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围绕“综合实力、经济效益”两大提升,接待游客8000万人次,旅游收入850亿元。新增3a和4a级景区5个、限上(规上)涉旅企业140家,创建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
【“游”城镇】
忠庄河湿地公园:市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
又是一年春来到,踏青赏花正当时。3月1日,记者来到红花岗区忠庄河湿地公园,顺着剑江路石阶而下,踏上忠庄河湿地公园的健身步道,便遇到正在用手机操控无人机进行航拍的市民李建忠。在他的手机画面中,紫荆花图案的廊桥“镶嵌”在公园中央,两旁皆是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铺青叠翠、流水依依的自然美景,绿色步道蜿蜒其中。
忠庄河湿地公园。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忠庄河湿地公园的春天特别美,像我这种喜欢摄像的,隔三岔五就喜欢来拍。”李建忠告诉记者。跟随着李建忠的步伐,记者发现在占地10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中,约3公里的慢行步道串联起各处景观,河、池、塘、溪、涧、瀑、滩等形态纷纷展现。李建忠说:“湿地公园建好后,我们家住附近的居民格外受益,出门见风景、两步到公园,对于大人和孩子,这里都是游玩的好地方。因为这个湿地公园,我们小区的房价都涨了不少呢。”
如今的居住环境让李忠建收获了满满的幸福,然而多年前李建忠曾想搬离。他翻出手机里忠庄河的老照片,把时间翻回到2016年。那时的忠庄河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脏乱的环境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与周边新建小区和不断提升的城市环境极不协调。
“当时大家对此意见很大,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李建忠说,2016年10月,红花岗区将忠庄河作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对象,动工修建了忠庄河湿地公园,2018年正式建成。
忠庄河湿地公园。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让周边居民们高兴的是,忠庄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内容还包括剑江路人行道改造、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桥梁景观灯饰照明、湿地动植物科普馆等,满足了市民观赏、休闲、健身等多样的活动需求,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宜游品质。
循着声声鸟鸣,记者来到湿地公园的观鸟台。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多种鸟类在忠庄河池公园栖息安家,这里已然成为摄影爱好者眼中名副其实的观鸟天堂。松柏树下,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拍下白鹭、池鹭、夜鹭等十多种在公园栖息的鸟类特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湿地公园的宣传栏里记者得知,忠庄河湿地公园采用自然放坡进行设计和营建,搭配多样植物群落,草坪加绿岛的植物种植手法,营造出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空间,除满足观赏功能外,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然感,形成了有别于常规造景的别样空间。
“比心,笑!”怒放的迎春花前,年轻的母亲指导孩子摆造型拍照,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母女俩追逐嬉戏,在亲子活动区留下一片欢声笑语;
“25、26、27……加把劲!”康体健身区,几名年轻人互相加油鼓劲,争取达到自己俯卧撑的最好成绩;
……
旧貌换新颜的忠庄河湿地公园,已然成为市民休闲、赏玩、锻炼的“乐土”,让市民尽享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游”客说】
行走在忠庄河湿地公园的步道上,两旁层层叠叠的桃花、竞相绽放的迎春花、漫扬轻舞的杨柳、精巧细腻的枫树交替着映入眼帘,清澈碧绿的河面上,不时掠过几只鸣叫嬉戏的鸟儿。若不是远处林立的高楼,总让人觉得这样安逸美好的景象应是在城郊。
“出门见风景,两步到公园。”市民李建忠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出公园里承载的民生幸福。忠庄河湿地公园充分利用忠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造出市民休憩、运动、娱乐的景观公园带,改变了市民生活方式,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更体现了城市治理的精度、城市发展的温度、城市品质的提升。
新蒲新区湿地公园。通讯员 简垦 摄。
忠庄河湿地公园是遵义市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遵义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建成一座座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的湿地公园,宛如一颗颗明珠,让黔北大地熠熠生辉,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具魅力,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利民惠民,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忠庄河湿地公园将利用现有资源,招商引资打造餐饮、娱乐等丰富的休闲业态,更好地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工业】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 酱酒生产流程更规范环保
3月2日,记者从仁怀市茅台镇出发,前往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还未进园区就看到了水汽蒸腾,眼未见高粱,已闻高粱香。
走进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上甑、摊凉、加曲、堆积发酵……干得热火朝天,酿酒师宋显刚说:“我们现在刚刚干完第二轮次,正在操作的是第三轮次。”
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酒生产车间。通讯员 涂顺菊 摄
历经下沙、造沙轮次的辛苦,一、二轮次的积势蓄能,酱香型白酒酿造到了最重要的“大回酒”环节。宋显刚表示,第三轮次是出酱香型的关键轮次,也是出酒量较多的轮次,所以操作要求更高。这两天,像宋显刚这样的一线员工,凌晨5点左右就到厂工作。
记者看到,运送粮食的货车驶过夜郎古酒业生产车间;4条包装生产线忙碌着盖帽、张贴标签、装酒入盒、搬运入库……每个环节忙而有序,成为保障企业蓬勃活力的基础。
夜郎古酒业办公室主任夏仟都表示,每年下沙前,公司都会去往遵义周边县市区进行高粱采购,每年吞吐量达7000余吨,按照每公斤8.2元至8.6元不等进行收购。
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酒生产车间。通讯员 涂顺菊 摄
距离包装车间不远处,是今年2月贵州民族大学与夜郎古酒业共同建设的夜郎文化研究院及蒸汽环绕研究院。去年,夜郎古酒业投资2.5亿元推动年产1万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建设,在今年年产2000吨酱香型白酒已投入生产,技改项目将在2024年全部建成投用。
夜郎古酒业董事长余方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除了文化引领外,更需要规范化发展。
2021年以来,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高标准、严要求推动酒企“四改一建设”工作。采取“赛马”方式遴选出先进制造业集群抱团发展。相比传统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综合实力更强、协同创新水平更高、网络协作关系更紧密、开放合作程度更深入。
贵州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摄
作为其中一员,夜郎古酒业高标准完成了“四改一建设”工作,对生产车间“窖池、接酒池、管网、水冷”进行了改造并通过验收,使生产更加的规范、整洁和环保。
新改造的系统设备,相比过去减少80%以上的用水量,同时大量减少了污水排放,“四改”过后,公司去年年产酱酒5000吨,整体完成预期目标,技术、成本和市场空间等优势也随之得到充分释放,销售从西部走向全国。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
去年,夜郎古酒业营收达2亿余元,纳税4700万元员工总数超1000人,其中来自仁怀的员工超6成。2023年,夜郎古酒业预期营收剑指11亿元。这样大踏步跨越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保障,仁怀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贵人服务”,让包括夜郎古酒业在内的广大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游”景区】
乌江寨景区: 山水民俗融合展现黔北文化
3月3日,记者从遵义城区驾车出发,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历经1个小时的车程后,到达位于播州区的乌江寨景区。
站在山间,立目远眺,影影绰绰的青山,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轻纱;含苞欲放的油菜花,展现着蓬勃的朝气;围绕着田地和小河而建的古寨别具特色,其乐融融。
乌江寨依托于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和深厚的黔北民俗文化,结合自然山势与河道地形而建,展现一幅黔北民居群落画卷。
河水清澈,将远山和云彩倒映。如此安静而美好,身在其中,令人陶醉。
古色古香的木楼,以吊脚楼的姿态,自江边沿坡地向高处铺展,那层层叠叠的排列,蜂巢般悬挂于青山绿水间,“酿制”甜蜜的生活。
放眼看去,乌江寨就像一朵盛开的花,3个半岛宛如大小不一的3片花瓣。因为黔北古民居群落坐于其上,乌江寨就这样盛开在这里。
走在乌江寨,大街小巷石板路纵横交错,仿若花瓣其间暗隐的脉络,纵向上下的道路陡峭如梯,横向环江的步道平坦如砥。
在赏景之余,有的游客兴致勃勃地体验传统手作技艺,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蜡染。有的游客拿起中意的刻印,印下乌江寨的文字回忆;有的游客挑选美丽花草,体验一次花草纸技艺。
乌江寨不仅保护、修建了黔北民居群落,更开辟了多姿多彩的民俗展馆及传统工艺作坊,对制陶、烤烟、做酱、老鹰茶等传统工艺品与食品生产加以恢复;挖掘染布、扎花灯、做竹器等传统技艺;邀请傩戏、独竹漂、竹竿舞等民间艺人展现黔北文化。
逛累了,记者漫步在乌江寨的美食街,古韵依依的街道中,小吃食品种类繁多,有羊肉粉、夜郎冰粉、摆手饼,还有烤肉串、夜郎冰粉、傩婆婆煎黄粑,美食种类数不胜数。
美丽的乌江寨景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摄
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入夜的乌江寨古建筑与艺术灯光结合,更加绚丽多姿,引得游客们不停拍照,记录夜色乌江寨之美。
【“游”农业】
湄潭万亩茶海: 开展春茶管护采摘培训会
三月伊始,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从高处远眺,湄潭万亩茶海掩藏在烟雾朦胧中,蕴藏了一整个冬天能量的茶树,正铆足了劲生长。
湄潭茶园春茶冒新芽。通讯员 罗德雄 摄
记者走进茶园,茶树在小雨里悄然萌芽,茶农、茶企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采摘期认真做着准备。
兴隆镇梁桥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村民们认真听讲,为保障春茶开采,这里正在开展春茶管护采摘的培训会。
梁桥村地处北纬27度,海拔800多米,因污染少、湿度高,适宜茶树生长,依托优势,村里发展的3400亩茶园茶青下树率高、品质好。
“管护必须统一化、科学化、标准化,抓好这段时间的管护,才能增加春茶产量、提高春茶品质。”兴隆镇农服中心副主任陈兴良细致地讲着茶青管护与采摘的注意事项。
茶海翠绿盎然。通讯员 罗德雄 摄
上完课,村民们看着窗外的小雨,难掩兴奋。“这场雨下得太及时了,等茶树喝够了水,天气回暖,就可以开始采摘了。”61岁的梁桥村村民田仁杰上了3天的课,就等着嫩芽长出后,在自家的8亩茶园“大干一场”。
“我们的春茶约在三月中下旬采摘,我们农服中心将全力为村民们提供茶叶采摘上的k8凯发天生赢家的技术支持。”陈兴良介绍,茶叶品质提升、产量高,才能增加村民们的收入。
茶农们做足了春茶采摘的准备,茶企也吹响了收购、制作春茶的号角。
记者走进湄江街道的百道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检查线路、设备并擦拭茶机。“春茶制作需要争分夺秒,我们提前完成机械检修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还对员工进行了安全事项培训,确保春茶制作不出差错、不出事故、不误工期。”百道茶业负责人肖明玉介绍。
“我们在周边收了200多斤早熟品种的嫩芽,昨天开始制作,出了40斤干茶。”肖明玉说,客人、朋友听说第一批春茶制作出来后纷纷前来品尝购买,短短半天,就只剩下十余斤了。
大厅茶台前,茶艺师将手工制茶师傅刚提香的茶叶备好,随着滚烫的热水倒入茶壶,茶香四溢,茶企评审对这首批春茶的汤色、香气、叶底表示满意。
“今年茶叶品质高、口感好,再加上企业进行设备升级,使用了光波微波热风杀青机会让茶叶口感更加醇厚甘甜。”肖明玉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 陈颖 潘树涛 王丹灵
编辑 卢世容
二审 娄勤丽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