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送技术 守好良田粮满仓|全省农技人员助力夏管保秋收-凯发官网入口

 田间地头送技术 守好良田粮满仓|全省农技人员助力夏管保秋收-凯发官网入口 
滚动
田间地头送技术 守好良田粮满仓|全省农技人员助力夏管保秋收
发布日期: 2023-08-15 09:46:35 来源: 当代先锋网

三伏天,正是田间水稻茁壮生长时,在思南县瓮溪镇余林村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微风拂过稻浪,焕发勃勃生机。看着水稻叶片舒展,逐渐转青,余林村水稻种植户宴继朝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前段时间,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水稻害虫大量迁入,我家的十多亩水稻叶片大部分都在卷缩,让人非常担心。幸好有农技人员指导,目前虫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看着重新焕发生机的稻田,宴继朝欣慰地说。


(资料图)

水稻是思南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4.7万亩。针对近期持续高温降雨天气给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为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思南县组织全县农技人员下乡入户,向农户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相关知识,并大力推广无人机“飞防”作业,精准施药,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保障粮食实现丰产丰收。

秋粮要高产,管护是关键。当前,正是水稻、玉米、高粱等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冒高温、战酷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帮助各地抓好单产提升、秋粮田管、防灾减灾、病虫防控等工作,协助解决影响秋粮生产中的困难问题,打牢秋粮丰收基础。

施秉县农推站站长金忠诚察看水稻病虫害防治

立秋至,高粱渐红。黔西市11万亩红高粱进入灌浆成熟期,饱满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丰收在望。为确保农民收益,连日来,黔西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来到各乡镇,指导农民做好高粱后期管理,手把手给农户示范高粱防倒伏的技巧,并提醒村民们注意田间管护,提高群众管护能力,提升单产水平。

“高粱正处于灌浆期,要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也要注意防倒伏,如果发现这种倾向,要及时钉桩围栏防倒伏。”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华一边检查高粱情况,一边对村民说。

黔西市高粱渐红。

一株株饱满泛红的高粱,是农民们一年的期盼。今年以来,黔西市就大力做好高粱技术指导工作,农技人员每月都要到自己所负责的村开展3至5次农技指导,为高粱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专家们的指导,我今年种植的600余亩高粱长势不错,每亩有望收700斤左右!”看着田间火红的高粱,种植户代厚明的心里乐开了花。

金秋,在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在果实累累的果林中、在郁郁葱葱的大棚里,农民们都可以看到熟悉的农技人员的身影。他们通过科技志愿服务,将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加快转化为农民可用、实用的技术,拓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新渠道。

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向忆峰 摄)

在福泉市陆坪镇罗坳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一排排玉米碧绿健壮,一垄垄大豆郁郁葱葱,原本有着“争地”关系的大豆和玉米,此刻和谐共生、长势喜人,纵横交错在希望的田野上,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从选种、种植到管护,农技专家们全程给我们把关,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是个丰收年!”倪永江激动地说。

2023年,国家下达贵州省大豆种植任务35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20万亩。为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各级农技人员纷纷下沉一线“把脉护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贵州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袁旭传授农民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们在罗坳村揭下了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榜单,在各个生产环节提供技术指导,开展技术服务。”贵州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袁旭告诉记者,“因为全程机械化,每亩的种植密度,玉米可以达到3500株以上,大豆12000到13000株左右,每亩地的种植成本还能降低200元以上。”

沾泥土,接地气。一支支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团队,成为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护航队,他们以助力乡村振兴、添彩丰收中国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农民递上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增产增收,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事情!”施秉县农推站站长金忠诚说。

破百家农技疑惑,解千家增产难题。把学问做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山深处,是我省农技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将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和农民群众手上,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龙飘

二审 刘义 徐然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