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中村”的非遗出圈记-凯发官网入口

 一个“村中村”的非遗出圈记-凯发官网入口 
滚动
一个“村中村”的非遗出圈记
发布日期: 2023-08-17 08:35:08 来源: 当代先锋网

8月上旬,记者来到位于余安高速公路一侧的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探访“银匠村”。“银匠村”沿着山势而建,30多幢木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个斜坡上。只见一批批游客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曲折回环的小道参观银饰工坊、蜡染工坊、刺绣工坊、鸟笼工坊、国风非遗馆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场地。特别是参与研学旅行的各地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贵州风味”,旅游热潮涌现“银匠村”,使得这个方兴未艾的非遗聚集地成为丹寨县的又一处文旅热点。


(相关资料图)

“银匠村”实际上是一个“村中村”,是一个集合丹寨县非遗项目的创新高地。

位于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的“银匠村”。 陆青剑 摄

游客在“国风非遗馆”前拍照留影。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村子

“银匠村”的发起者和运营者王国春至今都感到兴奋,7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他围绕“国风非遗文创研发”主题展开的观点,让与会者注意到,这位来自黔东南丹寨的非遗传承人,对于“双创”有着独到的认知。

游客在鸟笼作坊参观。陆青剑 摄

王国春的认知源于他的实践。2019年,王国春创办的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与卡拉村签订协议,共同开展丹寨县卡拉村非遗工匠村建设。首期修建了数千平方米的研学基地、非遗工坊、旅游步道、绿化等,二期将围绕工坊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在他的推动下,散发着非遗气息的“银匠村”于2022年5月建成使用。

占地有50余亩的“银匠村”不仅建有非遗手工技艺传承培训基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特色非遗手工艺制作体验工坊、工艺精品展览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民族工艺品自媒体直播展示平台等功能区及配套设施,丹寨银饰锻制、蜡染、刺绣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入驻。

传承人在银饰作坊制作银饰。陆青剑 摄

把丹寨众多非遗文创产品集中展示展销,是许多非遗项目传承人抱团发展的愿景,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力推非遗项目通过创新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努力。“银匠村”与黔东南州多家高职院校合作,优先保障银匠村的研学发展和技艺传承;邀请当地十几名非遗传承人入驻银匠村,提供非遗展示舞台、共同拓展市场渠道。

蜡染技艺传承人杨闹格在蜡画。陆青剑 摄

7月底与王国春一起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蜡染手艺人张义苹,2016年成立自己的公司,2021年把自己的蜡染工坊“蓝锦染艺”搬进“银匠村”,从此,她的蜡染技艺传承和创新有了更大的舞台——直接带动47位织娘、画娘、染娘,辐射带动200多个妇女。为进一步打开蜡染商品销路,今年春天张义苹组建了直播带货团队,在自己的体验馆里开起了直播,独具特色的蜡染展示厅和精美的蜡染饰品,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许多网友直接在直播中下单。

王秋和她的文创产品。陆青剑 摄

王秋在嫁到卡拉村之前就已是苗族刺绣好手,银匠村建成后她带着几百件刺绣产品入驻。王秋在自己的苗族服饰馆里指着一件创意十足的苗族服饰自豪地对记者说,她设计和制作苗族服饰非常注重创新,眼前这件衣服上就有好几种刺绣技艺,如平绣、辫绣、织绣、堆绣、破线绣,可以说是一个非遗刺绣集合体。

丹寨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韦士勇说:“‘银匠村’聚合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既闯出了一条非遗技艺融合发展、共同做大做强的新路子,同时也丰富了丹寨的旅游业态,有了‘银匠村’的卡拉村更加引人瞩目。”

游客参观苗族妇女展示“苗族织锦”技艺。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土非遗与全国非遗的时尚“碰撞”

8月5日,带着10多个学生在“银匠村”开展研学活动的北京姑娘小乔,见缝插针在服饰馆买了一件蜡染夏装。浙江游客淼淼在服饰馆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头轻轻抚摸领口的刺绣,不时摩挲着香云纱的面料,欢喜之情溢于言表。“香云纱与苗族蜡染融合的夏装很有创意,有质感又时尚,买一件让朋友们也见识一下贵州非遗的魅力。”小乔说,没想到贵州的村子里能遇上这么时尚独特的服饰,她想多买一点创意十足的服饰。

游客挑选既民族又时尚的非遗服饰。陆青剑 摄

苗绣与香云纱结缘,始于2022年底丹寨县民宗局赴广州的一次招商。此次招商的成果之一,就是银匠村与广州香云纱“我的搭配师”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成立丹寨馨苹文创研发有限公司,将广州“我的搭配师”总部作为银匠村蜡染服饰的研发中心,打造双研发中心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共同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此举对推动银匠村蜡染服饰提升品位、扩大产能和拓展市场,打开了一扇视野开阔的窗口。香云纱的进驻,使得蜡染、刺绣、织锦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多可能。

游客参观苗族服饰展品。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要做就做有全国视野的非遗文创。”聚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非遗项目,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非遗商品集散中心,这个想法一直在王国春的心头涌动。最初,他在“银匠村”只做银饰锻造技艺的展示,后来他汇集苗族蜡染、刺绣、鸟笼编织等本土非遗,形成了“国风非遗展示馆”。王国春说,“银匠村”陆续引进国家级非遗项目,将之与丹寨的非遗项目结合,比如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的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还有福建的漳缎等。在这些面料上融入苗族蜡染、刺绣等本地非遗元素,制作出来的产品独具风味,深受游客喜欢。

游客在参观选购非遗服饰。陆青剑 摄

记者注意到,“银匠村”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彰显国风之美,采取“本土非遗+全国非遗”的方式,把“银匠村”整合成集工坊、研发、培训、展示、销售、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项目创新聚集地。在此发展理念下,工艺精品展览馆、非遗传承培训学校、“国风非遗”研发中心、直播销售中心等板块,构成“银匠村”的市场骨架。

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连结,让当地非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韦士勇看来,“银匠村”探索实施的非遗与乡村旅游、本土非遗与全国非遗、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短短一年多时间,“银匠村”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和非遗赋能乡村发展的新样板。

截至7月底,银匠村先后整合2600余万元用于非遗银匠村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共接待学生、非遗爱好者等研学团队近3000人次。

游客涌进“银匠村”。陆青剑 摄

产业集聚“双创”发力文旅融合焕新机

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对“银匠村”的发展给予各种支撑。2021年,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注入“银匠村”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第二期注入80万元、第三期200万元,主要用于工坊建设、购买设备、举办培训、银饰山居民宿打造提升等。

丹寨县始终将非遗的传承保护与产业的繁荣兴旺进行有机结合。丹寨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兴标说,丹寨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吸引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非遗发展。通过培训交流,培育了一批非遗传承人;通过项目支持,打造了如卡拉“银匠村”等非遗载体,通过系列活动举办,打造非遗传承发展机制、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氛围。

银饰上的珐琅技艺需要精心操作。陆青剑 摄

丹寨县民宗委已完成3批直播人才培训30人,招聘300多名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县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对工人进行培训。如今,300余个村民在“银匠村”工作,昔日的村民转身成为上班族,非遗项目转化成了“市场发动机”。

“银匠村不仅仅是非遗项目聚集的平台,更是一个承载着文化记忆的梦想之地。文化传承传给谁?应当是富有朝气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是继承者也是发扬者,今后更是受益者。”王国春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丹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均开办有“国春银饰班”,并把实操课堂设在“银匠村”。

王国春(右三)向技工们传授银饰打制技术。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引进省外非遗项目与本土非遗项目结合,做大产品市场,成为“银匠村”的创新选项。记者在“银匠村”的各个作坊和展馆看到,创新已成为一种“标配”,“银饰+蜡染”“蜡染+香云纱”“银饰+刺绣”“银饰+珐琅”“银器+铜叠”等古老技艺相互碰撞出的火花,闪耀着丹寨非遗传承的“双创”成果。

在由自己设计的茶室里,王国春端着一个精致的银碗向记者介绍说,银碗外面的图案是江西景德镇的非传承人设计绘制的,他在加入贵州银饰锻制工艺的同时,还在银饰上采用珐琅工艺,银碗变得更精美,价值也大为提升。

王国春欣赏自己设计的文创茶碗。陆青剑 摄

据了解,“银匠村”至今已设立有包括苗族银饰锻制、蜡染、刺绣、鸟笼制作等4项非遗展馆,游客可以到这里集中体验“一站式”非遗之旅。记者在由“非遗推荐官”王秋的鸟笼制作体验中心看到,数十个来自北京、上海、辽宁、湖北等地的中小学生,在鸟笼制作师傅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编制鸟笼。北京研学团领队王丹告诉记者,动手是研学旅行的一大特点,看得出孩子们很喜欢鸟笼制作,她表示下次制定研学旅行攻略的时候,一定把贵州丹寨的“银匠村”考虑进去。

北京研学团的小朋友们在体验鸟笼制作。陆青剑 摄

暑假以来,每天到“银匠村”的研学团一批接着一批。自2021年对外开放以来,“银匠村”不断出圈,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目前银匠村年产手工锻制银饰银器50万件,直接带动就业113人,辐射带动农民就业上千人。

游客选购非遗技艺打造的银饰。陆青剑 摄

“接下来,丹寨县将按照‘本土非遗与全国非遗相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银饰、蜡染、鸟笼等非遗手工艺资源,加大非遗产品研发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与丹寨本土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合作,积极开发培育沉浸直播、直播带货等数字新业态。”周兴标表示,将持续深耕非遗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绣娘、当银匠、开民宿、办农家乐,真正在非遗与产业的融合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推进和美乡村“四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视频素材提供/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视频剪辑/张云开

视觉/赵怡

编辑/赵怡

二审/刘义 舒畅

三审/黄蔚

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