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靠镇上干部职工难以实现对垃圾集中、清运检查全覆盖,六枝特区关寨镇通过第三方平台搭建“村委 网格员 村民”的共治队伍,动员村民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针对手工面生产不成体系的困局,岩脚镇规范村级合作社内部管理,整合资源、建立统一标识的手工面条厂或产业链条,打响品牌、扩大销路……
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发展富民产业、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群众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多种诉求叠加、新旧问题交织、困难挑战不断。面对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小情,只有下足“绣花功夫”研究解决问题,才能把党的“好声音”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曲”。
近年来,基层力量强化、思想观念解放、政策引导到位、群众积极响应,大部分地方对于“做什么”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怎么做”和“做得好”仍需进一步探索。下足“绣花功夫”,就是要用心用情、勤勤恳恳,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紧盯症结、对症下药,畅通“梗阻”推动事业发展。比如:有的地方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适合观光旅游,但可能因为基础设施跟不上而搁浅,完善基础设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有的地方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可能因为对市场评估不足导致产品滞销,拓展销售渠道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路径、困难挑战不尽相同,工作中既要借鉴他山之石谋发展之策,也要拿出“绣花功夫”建务实之功,努力把每一件实事办好、把每一件好事办实,才能在基层“小天地”写好发展的“大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李海钦
编辑 骆航念
二审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