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报丨一乡两位“兵支书” 乡村振兴“播种者”-凯发官网入口

 全球今日报丨一乡两位“兵支书” 乡村振兴“播种者”-凯发官网入口 
全球今日报丨一乡两位“兵支书” 乡村振兴“播种者”
发布日期: 2022-09-26 22:38:44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黔东南州施秉县马溪乡有两位“兵支书”,他们脱下军装后,曾辗转于不同的城市,山里山外几年拼搏,也算小有成就,但却不约而同回到家乡,当起自己村的致富带头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旅游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

    雨后驱车来到黔东南州施秉县佛顶山,这里山峦重叠,向远处眺望,满眼尽是一片翠绿。据了解,施秉县佛顶山最高海拔1869.3米,是省内外众多“驴友”的心仪之地。到达此行目的地——位于半山腰间的马溪乡马溪村党支部书记王代明家,拾阶而上,再眺望山中水色,忽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意,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还在外省务工的时候,就在琢磨着怎么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热情的王代明向我们介绍起了他带领村民致富的事迹。

    据了解,2010年王代明就开始打造大山中的梦想家园,他先通过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方式进行前期投入。“由于前期投入有限且基础设施差,第一次创业发展很快宣告失败。”

    王代明回忆道,当时他欠债28万元,妻子也因此与他离婚,他只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外出务工还债,直至2019年才还完债务。

    还完债务后,利用家乡旅游资源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再次点燃,王代明说,“当时我在外一年能挣12万,但是我还是想带领家乡村民一起发展旅游产业化。”

    军人身上言出必行的优良品质在王代明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回乡后,他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忙碌,赤诚之心感动了许多村民,大家自发凑资与他一起修路。

    佛顶山“小院坝”

    终于,佛顶山的半山腰处建起了一个集旅游基地、农家乐和红色文化教育史馆为一体的“小院坝”。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小院坝”建设完成后,王代明多措并举地线上线下同步宣传,不遗余力地发动村民联合做旅游产业。如今,马溪乡佛顶山成为了每年有3000余名外省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圣地”。

    此外,王代明在成功带动马溪乡马溪村乡村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的同时,他还招聘了村里4名村民为旅游向导,带领他们共同创业致富。“我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曾经给予我信任的人们。”王代明说。

    农业产业化引领乡村振兴

    “那时候由于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发展经济就是村里的头等大事。”此时,一起坐在王代明家院坝中聊天的是马溪乡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黄敏。

    据了解,2009年,黄敏退役回家,看到村里致富无门的窘迫现状后,经多方探索,在2013年,黄敏果断拿出家中仅有的10余万元在网上自学天麻种植技术及蜜蜂养殖技术,并逐步实践。

    黄敏讲解蜂箱养殖蜜蜂技术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经黄敏多次实践,他的天麻种植和蜜蜂养殖终于取得成功。成功后的他,选择带动村民一起发展。“我是大山里走出去的孩子,现在要带动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创业之初,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敏还成了一个四处奔波的销售员,几番打拼后,2017年在黄敏的帮助下,村里成立了“施秉县佛顶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集中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天麻、酿造的蜂蜜及收购的茶叶进行加工,至今销售价格好、订单稳定,收益为村集体所有。

    黄敏带领当地农户种植天麻

    据介绍,2017年至今,黄敏共带动王家坪村110多户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效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马溪乡王家坪村每年种植天麻2200亩、加工本地手工茶叶2000余斤、养殖优质土蜂蜜4000余箱,2021年三项产品总产值100多万元,纯利润60余万元。

    采访最后,王代明和黄敏表示,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要面对,怎么抓住机遇和怎样选择深化发展路径是他们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与一名基干民兵,还是一名致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播撒共同致富种子的“兵支书”。

    邰露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丹

    编辑 王帅

    二审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关键词: 外出务工
    本月热门新闻
    24小时热点
    资讯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