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并不都是头发蓬乱的艺术直男,比如顾静,就是传说中的恬静女神,坐在她的身边,就像坐在校园的梧桐树下,有风吹过,仿佛鸟语会落在她浅浅的酒窝里。这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学博士,喜欢画猫。
古意十足的画猫女神
18岁的顾静脸圆圆的,微胖,嘴边漾起一抹酒窝。时光并不总是刻薄,如今已为人母的顾静有了些许烟火气,神情却更为温婉。“我沉迷于成为那个有古意的现代人”,这么仙气十足的人,因为画猫,被人周知。
【资料图】
那是著名的文艺类公众号“一条”发了条报道,标题为《清华女学霸毕业后回三线城市隐居,因画猫而爆红》,阅读量十万 ,在贵阳人的圈子里更是疯转。文中的女主角,正是顾静。
一时间顾静的微博上,拥趸纷沓而至,粉丝纷纷发来自家猫宠的照片,希望在她的笔下留下痕迹。
顾静笔下的猫
实际上顾静已经画了很多年的猫。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一直在画主题性的内容,比如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2009年,女儿出生,顾静需要每天在家里陪伴,开始画一些生活中的小器物,就像小孩摆弄自己的玩具,独处却自得其乐。
顾静第一张关于猫的作品,是满幅的太湖石。摊开画卷,左下角慢慢冒出一只黑色的、圆圆的、毛茸茸的、只探出了一半身子的黑猫,瞬间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画面。
“我家的波斯猫跟我的性格非常像,安静、守规矩、好奇心不强。”顾静笑着说。显然,这是只很有灵气的猫,它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对主人是重要的,从来不去碰触它们。至今为止,没有破坏过顾静的任何一个画卷、一个茶杯——这种收敛和分寸感,也很像它的主人。
“女儿半岁前,我天天在家带她,有一天下楼买菜,简直是放飞自我,冲进咖啡馆点了一杯,喝着咖啡时闻到手上隐隐约约的鱼腥味,无限感慨女人的宿命,并记录在微博上。”
除了猫,2013年开始,顾静多了个叫“微博”的玩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所画的花卉植物、文房器物、空荡荡的庭院等等,她说:“我觉得有人愿意关注我,是因为我是真实的,我的画、我的生活、我的体悟。”
顾静与董桥先生
于是有了与香港著名文化人董桥先生的合作,成为顾静的另一个“高光时刻”。2013年,艺术机构“松荫艺术”找到顾静,牵线与董桥先生的合作,提议将后者的书法作品与她的绘画相配。董桥的书法作品一共有6件,和顾静的绘画是分开创作的。顾静数月涂染,在深色的仿古绢上画下素色花草,董先生则抄录《落花诗》,两个部分最终装裱在一起。
两人从此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却是直到2018年,在台北“松荫艺术”五周年的展览上,才第一次见面。
又继续合作。顾静先把喜欢的画画出来,董桥先生再配诗、题词。最让顾静满意的一幅作品是《鸢尾花》,绘画部分占了宣纸的三分之二,董先生配了一首胡适的诗:“前度月来时,仔细思量过。今夜月重来,独自临江坐。风打没遮楼,月照无眠我。从来没见他,梦也如何做。”
极致宁静的路和万千丘壑的心
“我也经历了对各种风格的尝试、探索、磨合,30岁左右,我真正体验到‘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会在某一天成为你。’我不再纠结于是否能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功夫与技艺,而选择简单、平常、淡然、寂静地表达,显然这些才是我。”顾静如是说。
其实顾静一直走的是极致宁静的路。顾静说校园是让她最有归属感的地方。“我的生日是9月1日,从7岁生日那天进入小学,就一直经历于不同的校园生活中。”
学画是因为小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陪好朋友去美术班上课,结果把自己也搭了进去,从此一发不可收。一路走来,学画路上的朋友和同学像公交车里不断下车的乘客,因为发现其他才华和兴趣,陆续去拥抱了别处的风景。
而她,却跟随这辆缓缓前行的车一直驶向远方。而顾静自己对此的解释是:“别人都发现了其他才华和闪光点,而我的能力比较单一,同时也就幸运地从一而终。因为只具备这一个特长,所以在每一次需要选择的路口,我总会找到与绘画相关的方向。”
高中就读美术学校,大学去了西南师范大学,也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学习中国画。从那时起,她开始步入绘画的专业道路,并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未来将要走的路。那辆乘客越来越少的车,原来有无限的长度,而带她行走的那个世界,又有无限的景致。
硕士阶段她在四川大学学建筑。她的美术界同行认为,这个“跨界”的学习阶段给她的绘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和全新的表达。在她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庭院与建筑成为她很喜欢表达的内容,对建筑环境的空间、开合、聚散等的表现让她乐此不疲。同时,对一个独立自主、宁静超然的艺术世界的“搭建”,也的确成为她最显著的艺术风格。
顾静
人如其名,顾静有着“内外兼修”的静。社交场合永远不是花枝招展高谈阔论的那个,独处时也总能找到心无旁骛精耕细作的愉悦。后者大概是“学霸”的基本素养。硕士毕业几年后,她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贵州师范大学任教。
“极致宁静”,是很多人对顾静作品的第一印象。拟古风格的工笔静物,营造出一个完全与周遭的喧闹嘈杂无关的,遗世独立的世界。当被问到这样的艺术风格如何确立时,顾静说,艺术家所做的不过是沿着自己的本心,将内在那个不易察觉的情绪表达于作品中。
顾静显然不是“逞才”的那类艺术家,也不是标新立异的,更不是野心勃勃追求“大手笔”的。有“匠人”的沉静专注,也有“老师”的平和朴素,她说她特别理解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魏晋以后,士人阶层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敬重战死沙场的忠义之士,另一方面又渴望成为逍遥于尘世之外的得道仙人。士大夫一面想要建功立业,一面又想寻求更纯粹的精神世界。在强烈的撞击中,他们更强烈地表现对超然物外的向往。
“我的作品,也许也是在遵循这样的审美意趣,庭院幽深,夕阳将坠,万籁尽收,天地间一派静寂,人世喧闹匆忙,而此刻大千世界全无,自我的小千世界丰盈饱满,浑然天成,我沉迷于在古境中创造层层叠叠、意趣盎然的心中之境。”
生活是不断地试探和小心翼翼地“越界”,这很像猫的脚步。“我喜欢猫,但并不痴迷,也不会溺爱。我觉得它是独立的个体,提供给它舒适安全的环境,它会悠然于自己的世界;当我们相互有交流和依偎的需求时,它又是最好的伙伴。”顾静这样描述她眼里的猫。这种和人之间,和外界之间既不过分纠缠,也不刻意抗拒的关系,果然很“顾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 胡佳易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浩